嗯嗯

人格同一性问题

人格同一性的迷失



    人格同一性问题,试图为不同时间内的人,尽管改变了某些特征,却依然被认为是原来那个人找到证明的标准。用温斯博恩的表述来说,人格同一性要解决的问题就是:t2时间的P2和早先t1时间的P1作为同一个人的逻辑上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在对人格同一性的本质标准的探讨上,通过一系列思想实验的“减法”式思考与检验中,关于这一标准的种种候选要素,如大脑、意识、记忆等等的各种要素都被剔除,留下的只是一个空洞而虚无的先验预设。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证明,来为我们的存在本身进行辩护,以免堕入虚无之中。然而这些辩驳最终不能确立,我陷入了另一种茫然。也许这就是一门在不断生长的学问,在对真理无止境的追求之中完善自己的理论,打碎再重建,否定又肯定,击退后而进取。

    什么决定了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是同一个人?即使我的外貌改变了,性格改变了,生活经历不同了,记忆缺失了,那我何以是原来的我?我们的先天直观形式逃离不了时间这个绵延之流,时间意义上的自我的连续使人局限在框架之中。我们追究在t1和t2两个不同的时间点上分别的自我何以是同一个人,但是这个线性的时间已经预设了这个人是沿着时间这条线而存活的。我们会问“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是不是同一个人”,而不是“昨天的那个事物”和“今天的那个事物”是不是同一个。这个问题里面已经预先认定了昨天的“我”是“我”,我们在自己的意识之中已经自我预设了这种同一。由于这种预设是来自于内在直观,我们难以想象把自己的心理感受看成是外在的客观的事物,或是与直觉中的体验着的意识中的我区分开,因此只能在预设自我同一的前提之后寻求为内部视角的叙事性自我的辩护。

    人格同一性来源于自我先定的信念。姑且这样说吧,如果没有这个信念,我们还怎么存活呢,既然昨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今天的我不是明天的我,“我”变成了现存的瞬息的刹那,在不停的流变之中不断生成又丧失,遗忘又记起。

    太可怕了,人就如碎片一般,活着还干嘛。我可以是任何东西,thinking animal也好a series of conscience 也好,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标签: 胡言废语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
热度(1)
©嗯嗯 | Powered by LOFTER